快看!“飞”起来的悬吊疗法!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牵动着父母的心。
当3岁的花花(化名)因无法爬行、站立而被诊断为“发育迟缓”时,她的父母曾陷入焦虑与迷茫。幸运的是,在日照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通过系统评估,团队为花花量身定制了一套以悬吊训练为核心,结合常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的个性化康复方案。短短9个月后,这个曾经连爬行都困难的孩子,竟奇迹般地迈出了人生第一步。今天,我们通过这个真实案例,带您了解儿童滑轨悬吊康复训练如何为孩子的运动发育按下“加速键”。




据了解,花花出生时一切正常,并无高危因素。但随着成长,家长渐渐发现异常:6个月大时还不会独坐,1岁时不能扶站,到3岁仍然无法爬行。这些明显的发育迟缓表现让家长十分担忧,于是带她来到我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经过专业系统的评估发现:
大运动严重落后:无法完成爬行、坐位转换、站立行走等;
多维度发育迟缓:精细动作不协调、语言表达弱、社交适应性不足。
花花被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康复科团队迅速为其制定以儿童滑轨悬吊训练为核心的精准康复计划。








1. 儿童滑轨悬吊训练——激活深层力量的关键
► 阶段一:减重支撑,重建基础
利用悬吊床的早期刺激摆动装置,治疗师通过手动控制摆动,刺激花花本体感觉;配合悬挂爬行带进行减重四点支撑训练,逐步唤醒核心肌群。
► 阶段二:动态挑战,突破瓶颈
随着花花肌力提升,引入不稳定支撑摆动装置,通过调整绳梯高度、平衡凳位置和摆动幅度,在动态中强化深层稳定肌群,为爬行、站立提供“动力引擎”。
2. 多维度康复协同发力
运动疗法:结合Bobath技术纠正异常姿势,利用平衡杠、平衡垫重塑正确运动模式;
作业疗法:穿珠、搭积木等游戏针对性提升手部精细动作;
语言训练:通过互动游戏激发语言表达,同步促进认知与社交能力。


9个月的“蜕变之旅”


第1个月:悬吊床上实现短暂四点支撑,身体控制初现曙光;
第3个月:悬吊系统中首次自主爬行!辅助下可扶站数秒;
第6个月:悬吊爬行速度提升50%,平衡杠辅助站立1-2分钟;
第9个月:独立行走目标达成!步态稳定性持续增强,语言表达与社交能力同步飞跃。
“看着她摇摇晃晃却坚定地走向我,那一刻,我知道所有的坚持都值得!”花花妈妈眼含热泪地说道。



儿童滑轨悬吊康复训练系统基于国际前沿的S-E-T理念,融合四大核心优势:
1.减重+不稳定环境:通过可移动轨道、平衡运动装置,模拟失重状态,降低训练恐惧感,激发神经肌肉控制;
2.精准激活深层肌群:动态摆动刺激躯干稳定肌,改善协调性,为爬行、行走打下生理基础;
3.多适应症覆盖:针对发育迟缓、脑瘫、肌张力异常、感觉统合失调等问题,实现“一系统多维度”干预;
4.游戏化设计:结合儿童心理特点,将训练融入趣味互动,提升患儿参与度。
此外,我们的康复治疗师还会为家长们提供居家训练指导,让康复融入日常生活。我们坚信,发育迟缓不是终点,科学的干预永远不晚。如果您发现孩子存在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或协调障碍,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咨询电话:0633—7931225


日照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言语师、特教老师组成专业团队,配备先进的儿童康复理疗设备。
主要收治儿童孤独症、构音障碍、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运动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迟缓)、脑瘫、小儿唐氏综合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步态姿势异常等疾病开展康复治疗,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结构化教学法、早期丹佛干预模式等开展系统化的临床康复训练,并在原有言语训练、认知训练、运动训练,社会交往能力训练、注意力训练、工作记忆训练等治疗体系基础上预增设情景模拟训练、执行功能训练等,极大地提高了康复训练效果。
科室开展了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认知训练、构音训练、引导式教育、集体训练、言语个训、早期教育、早期干预、感统训练、经颅磁治疗、构音障碍评估、感统统合能力评估、孤独症评定、GESELL测查、ADL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等。对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智力 言语 运动发育迟缓,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症等给予中西医结合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 上一篇:您守护孩子,我们守护您!
- 下一篇:八年后,他第一次坐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