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心跳,跟上假期的节奏了吗?
国庆小长假,
您是踏上了向往已久的旅途,
还是在享受难得的居家团聚?
无论是徜徉于山河壮丽,
还是沉浸在温馨家常,
我们都希望您能拥有一份
“稳稳”的幸福!
但当您熬夜追剧、亲朋欢聚畅饮,或是在景区人流中穿梭时,是否曾感觉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扑通扑通乱跳?偶尔的“心慌意乱”或许无妨,但如果时常感到胸闷、心悸,那可要留心啦——这可能是心脏在通过“心律失常”的方式,向您发出健康警报。

心
律
失
常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心律是每分钟60~100次。心律受外界因素影响,也会出现异常。影响心律的因素很多,比如饮食、性别和年龄,所以会有一些个体差异,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但其他的,无论是心跳过速还是心跳过缓,都是不正常的,必须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病因,根据自己的病情治疗。
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主要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以及激动次序的异常情况,日常生活中常见表现为胸闷心慌,心率缓慢或者心率偏快,起源异常或传导异常的心律失常需要借助检查才能发现。

心律失常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01
心脏疾病
心律失常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很大的关系,通常如果之前患有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已经出现下降或损伤的情况,那么心脏搏动的节律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心律失常。
02
药物影响
心脏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服用很多的药物,而无论什么药物,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影响到人体正常的心脏功能,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病症。
03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在发生病变后,会受到一定损伤,心脏功能也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心律失常就很有可能出现。
04
寒冷刺激
温度对于心脏功能也是会有影响的,当身体长时间受到寒冷刺激时,心跳就会出现异常的表现,表现出来的就是心律失常,所以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尤其是针对于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05
患有甲亢
甲亢患者是有几率出现心律失常病症的,因为体内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就会让机体神经异常的兴奋,从而出现心跳过快、心悸等症状。
注意!
不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及作息习惯等也可诱发心律失常:如抽烟、酗酒、喝茶、喝咖啡、情绪激动以及老年功能退化等。
心律失常有哪些症状和危害?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以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慌,感觉心跳很快或者心跳混乱。

严重的心律失常时,患者可表现为胸痛,晕厥,黑曚,甚至猝死,除了心脏相关症状外,心房颤动还会出现栓塞的症状,尤其是脑梗塞症状。
心律失常的表现形式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脏停搏、心跳无规律等,其中期前收缩是指早于基础心律而提前出现的异位搏动。
怎样缓解心律失常?
1、 充足的睡眠时间
心律失常患者大多会出现心悸、胸闷以及头晕等症状,此时病人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休息时间。
建议休息或者睡觉时避免采取左卧位,预防心脏因受到压迫而出现更加严重的不适感。
2、 定期检查、合理用药
有心律失常的患者要定期做心电图、电解质、肝功能、甲功等相关检查。因为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会影响电解质以及其他脏器的功能,定期进行复查,能够直接地观察药效,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的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

心律失常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前要向医生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以及作用和不良反应,此外要坚持服药,不可以随意增加药量或减少药量,也不可以随便更换药物。
3、 健康的生活方式
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期处于紧张或者激动的状态当中,此外还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尤其是要戒烟戒酒,避免经常喝浓茶和咖啡。

具体来讲:保障充足的睡眠,避风寒,保暖,低脂清淡饮食,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保持合理的BMI指数,注意季节、时令、气候变化,顺时养生。
心脏康复科

日照市康复医院心脏康复科主要从事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早搏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规范诊疗。常规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冠脉介入治疗是解决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挽救濒临死亡或严重缺血的心肌,从而恢复心肌细胞功能,可以大大降低患者因心肌缺血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猝死,改善了近远期预后,极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科团队引进国际先进康复理念,通过运动(主要包括6分钟步行试验、运动心肺、运动踏车)、营养、药物和心理干预等手段,帮助心脏病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心理健康,减少心脏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咨询电话:7931102、7991621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 上一篇:胃,你还好吗?
- 下一篇:近期高发!专挑孩子“下手”,家长们注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