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路上的健康“守门人”——周美华
清晨六点,日照市康复医院中医康复中心推拿科主任周美华便踏上了通往乡村的小路。作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一员,七年来,她包联了三个乡村,为2000余名居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每周下乡巡诊,已成为她雷打不动的习惯。一条条蜿蜒的乡间小路,她走了无数遍;乡亲们的健康状况,她也早已了然于心。
“把脉问诊”之外,更要“把心问暖”



村里80岁的李婆婆,是周美华心里最惦记的患者之一。老人患有高血压和慢性关节炎,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周美华第一次上门时,看到李阿婆蜷缩在有些潮湿的屋子里,膝盖肿得厉害,却还摆摆手说“老毛病,忍忍就过去了”。周美华没有迟疑,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艾条,细心地为老人温灸膝盖缓解疼痛,又配好活血化瘀的中药包,手把手教她热敷的方法。从此,每次巡诊,周美华都会特意绕到李婆婆家:量血压、调药方、代买药品,有时看到天气好,还会顺手帮老人把被褥抱出去晒晒。去年冬天一个雨夜,李婆婆的血压突然飙升到180mmHg,邻居焦急地打来电话。周美华二话不说,顶风冒雨连夜赶到,熟练地用针灸帮老人降压,并一直守护到凌晨情况稳定才离开。如今,李婆婆逢人就念叨:“周大夫啊,待我像亲人一样温暖!”

在缺医少药的乡村,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被周美华发挥得恰到好处。村民王大爷长期饱受失眠折磨,吃西药副作用又让他头晕乏力。周美华为他制定了“耳穴压豆+酸枣仁汤”的综合调理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坚持,王大爷终于能睡上安稳觉了。周美华还耐心教会他自己按压涌泉穴、安眠穴进行日常保健,王大爷高兴地把这称为“咱不花钱的安眠秘方”。


周美华那个看似普通的药箱里,常年备着几样“宝贝”:艾条对付寒症疼痛,自制中药膏应对皮肤疮疡,还有装着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的小包。一次巡诊途中,她遇到一位村民突发心绞痛,情况危急。周美华沉着冷静,立刻让患者舌下含服急救药物,同时精准按压其内关穴,为后续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成功化解了险情。

成为家庭医生以来,周美华就为包联村的重点人群,特别是老人们,建立了动态健康档案。她用红、黄、绿三色标签清晰标注风险等级:红色代表高血压等高风险,黄色代表糖尿病等中风险,绿色代表健康状态。这份档案每月都会更新数据,成为她精准服务的“导航图”。


针对档案中标记的高危人群,周美华定期在村里组织“健康小讲堂”。她用当地方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中风先兆识别、跌倒预防、慢性病管理等知识。去年夏天,档案数据显示张奶奶的血糖连续三个月超标。周美华反复劝说老人去医院做详细检查,最终确诊为早期糖尿病。通过及时的中药调理和细致的饮食运动指导,张奶奶的血糖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村民们常说:“有周大夫在村里转悠,我们心里就踏实!”

家庭医生的工作,少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与细致关怀。当看到长期卧床的老人能借助拐杖重新下地行走,当听到村民欣喜地告诉她“周大夫,今天血压正常啦”,周美华就觉得所有的奔波都有了意义。她的手机24小时为乡亲们开机,那个药箱里,永远装满了应对常见病痛的工具和药品,更承载着守护健康的希望。


周美华将医院的中医康复资源与家庭医生的贴心服务紧密结合,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她深知自己不仅是运用银针草药的医者,更是被乡亲们托付了健康和信赖的“家人”。她用脚步丈量着乡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用仁心和专业,默默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康。在她看来,医者的使命,不仅在于治愈病痛,更在于播撒健康的种子,让希望的微光,照亮每一个平凡的日常。
- 上一篇:这种可能让牙齿掉光的疾病,千万别忽视!
- 下一篇:康复治疗师的颈腰椎自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