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病,更医心| 一纸感谢信背后的双倍治愈!
金杯银杯
不如患者口碑
医患间的“双向奔赴”~
一纸手写信,带着病痛消散后的喜悦,被送到了我院疼痛康复科张永忠主任手中。写信人宋女士(化名)在字里行间诉说着,她不仅感谢张主任治好了困扰她许久的身体疼痛,更特别感激他在那段艰难时期给予的鼓励和精神支持。

奔波求医未果,身心俱疲下的尝试
在来到我院疼痛康复科之前,宋女士的求医路并不顺利。持续的颈肩疼痛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她曾去过不少医疗机构,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精神上也承受着持续的压力:一个孩子刚经历高考,悉心照料备考,让她消耗了不少的心力;另一个孩子则正上小学,课业的辅导与日常的陪伴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在这双重消耗之下,她长期失眠,身心俱疲。尝试过几种治疗方法效果都不明显,家人劝她去外地的大医院看看。抱着“再试一次”的想法,宋女士辗转来到我院疼痛康复科,找到了张永忠主任。



耐心倾听+科学讲解,重建康复信心
接诊后,张主任并没有急于开具治疗单。他耐心倾听了宋女士的病史和困扰,细致地了解了她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结合专业的体格检查,用脊柱模型为其清晰讲解了疼痛的来源和成因,并制定了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方案。
“张主任讲得非常清楚、在理,让我第一次真正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疼、为什么总觉得全身到处不舒服。”宋女士回忆道。这种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耐心细致的沟通方式,让屡次失望的宋女士重新燃起了希望,建立了坚实的医患信任。
身心同治,是医生亦是温暖的引路人
在治疗中,张主任不仅手法精准,更能根据宋女士的实时反应灵活调整治疗方案。并且,他敏锐地察觉到,宋女士的焦虑情绪正在影响其康复进程。
“张主任常对我说,孩子的高考已经顺利完成了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你要学会相信他,也要学会让自己放松。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你自己的身心健康才是这个家稳定的基石...” 这些温暖而充满力量的话语,亦如一剂良药,极大地缓解了宋女士的精神内耗。
在张永忠主任看来,慢性疼痛往往与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尤其是肩负家庭重任的中年患者,他们的疼痛背后常常伴随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我们的责任,不仅是解决其身体上的病痛,还要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这才是‘康复’的完整含义。”
重获身心轻松:以信任托付,以康复回答
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电疗、艾灸、推拿等系统治疗,宋女士的疼痛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睡眠质量大大改善,久违的轻松感终于回来了。最让她和家人欣喜的是,她面对生活的心态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疼痛康复科里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兢兢业业,态度温和,让人感到特别暖心! ”宋女士在信中由衷地写道。这封感谢信,不仅是对张永忠主任精湛医术与仁爱之心的肯定,更是对疼痛康复科全体工作人员将治疗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最终赢得患者高度认可的卓越价值体现。
面对宋女士情真意切的赞誉,张永忠主任一如既往平和地表示:“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能看到他们带着笑容和健康回归生活,是我们最大的欣慰。我们将继续坚持用专业的技术和有温度的沟通,服务好每一位信赖我们的患者。”
有时,治愈不仅来自于精准的手法与药物,更源于一次耐心的倾听、一句及时的鼓励。这份源自心底的关怀,本身就是一剂最好的处方!
专家介绍

张永忠
疼痛康复科主任
山东省中医神经康复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颈肩腰腿痛防治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疼痛与运动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会员。
从业三十余年,拥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曾于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宫廷定点推拿,岐黄针,浮针,穴位埋线等专业。熟练掌握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疼痛,擅长运用中医治疗心脑疾病、面瘫、糖尿病、静脉曲张、重症肌无力、颈椎病、腰椎病、运动损伤及穴位埋线等。
咨询电话:7931186
门诊地址:洪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原洪凝医院)
1楼疼痛康复科门诊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 上一篇:佳节逢寿辰,温情暖夕阳!
- 下一篇:石头开了花,顽石低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