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请把万斌主任的暖心嘱托转发给您最爱的TA
忽而已秋
近日,秋雨连绵,气温骤降。在带来秋高气爽天气的同时,也给心脑血管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为什么换季时节更易发生心梗、脑梗等急症?我们又该如何科学预防,安然度过秋冬呢?
本期特邀我院神经康复科主任万斌,为大家带来专业、实用的科普讲解。
换季为何成血管疾病“高发期”
科学研究表明,气温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呈显著关联:
温度降低直接推高风险
气温每下降1℃,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就会增加2%。当24小时内温差超过8℃时,血管会像橡皮筋一样反复收缩、扩张,导致血压波动幅度增大30%,如同给血管进行“拉力测试”,极易诱发动脉斑块破裂。
血管收缩引发连锁反应
天气变冷时,血管会本能收缩,导致四肢缺血缺氧。为满足身体供血需求,心脏会加速工作,使血液对血管的冲击力增强。若心脏血管内存在斑块,在这种冲击下可能破裂并形成血栓,最终引发心肌梗死。
不良生活方式加重负担
降温后,大家往往更倾向于摄入高热量食物,部分人还会增加室内吸烟、过量饮酒的频率。这些习惯会导致血脂升高,进一步加重心脑血管的运行负担,为疾病发作埋下隐患。
出现这些症状 请立即就医
心梗征兆
心前区不适,如胸闷、胸痛、压榨感,左肩放射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等。
中风前兆
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头晕呕吐、面部不对称、突发性视力障碍或剧烈头痛等。


时间是挽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命的关键,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预后效果!一旦发现上述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诊断抢救!
时间就是生命//
如遇紧急情况,请立即拨打“120”并说明到五莲县康复医院(中医医院)就诊,或拨打急诊电话7931120、7961035,一旦接到求助,我院将迅速启动急救绿色通道,从院前急救、转运途中监护,到院内紧急诊疗,各环节紧密衔接、高效运转,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专业、有效的救治。
给中老年人的秋冬血管保养建议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秋冬季节保护血管要格外注意以下几方面:
注意温差防护:早上起床不要立刻穿单薄衣服,外出时戴帽子、围巾保护头部颈部,避免血管突然受冷收缩。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不要马上脱外套,给血管一个适应的过程。
注意血压监测:每天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尤其要注意早晚的血压变化。如果发现血压波动较大,要及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不要自行增减降压药。
注意清淡饮食:严格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避免油炸食品和加工肉类。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减轻心血管负担,降低血管病变风险。
注意异常信号:如果出现一过性头晕、肢体麻木、说话不清、胸痛胸闷等症状,即使很快缓解也要及时就医。这些可能是血管堵塞或出血的前兆,早发现早治疗能大大提高恢复效果。
温馨提示
神经康复科主任万斌表示,尽管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心脑血管疾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但仍要强调预防重于治疗。尤其在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室内外温差明显,血管易受“一冷一热”刺激而发生痉挛或血压剧烈波动,增加发病风险。生活中应注重防寒保暖、定期进行专项体检,长期稳定控制血压与血糖水平,从源头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筑牢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咨询电话:7930639、7931100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