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走”疾病,“拿来”健康!
初秋时节暑热未消而燥气渐盛,
人体阳气开始内收,
脾胃功能逐渐恢复,
但小儿"脾常不足"的特点容易因季节
交替出现消化不良、皮肤干燥、
呼吸道不适等问题。
此时调护需注重健脾润燥、
增强免疫力,
帮助孩子平稳过渡季节转换。

1、补脾经
部位:拇指桡侧,指尖至指根成一条直线或拇指末节的螺纹面。
操作:将小儿拇指微屈,沿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称补脾经。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

2、揉板门
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端揉之,称揉板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3、摩腹
部位:在腹部。
操作:患儿取仰卧位,用掌面或四指摩之,称摩腹,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往返为平补平泻。
作用:消食化滞、降逆止呕、健脾止泻、通便。

4、清肝经
部位:在食指掌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一条直线或食指末节的螺纹面。
操作: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清肝经。
作用:平肝泻火、解郁除烦、息风止痉。

5、掐五指节
部位:在掌背五指第一关节。
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
作用:镇静安神、祛风化痰、通窍。
![222222[00-00-04--00-00-09].gif](/uploadfile/202508/63732eab93beeac.gif)
6 、捣小天心
部位:在掌根,大小鱼际之间的凹陷中。
操作:用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作用:清热、镇惊、利尿、明目。

饮食小贴士


多吃百合、银耳、莲藕、荸荠等白色食物以润肺防燥
健运脾胃可选用南瓜、小米、山药等温和食材
适当减少夏季寒凉食物(如黄瓜、绿豆),避免损伤脾胃阳气

秋季是生长发育黄金期,可适量增加鱼类、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
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和维生素C(柑橘、猕猴桃)的食物,增强呼吸道免疫力

减少葱、姜等辛味发散食物,适当吃些酸味水果(如苹果、葡萄)以收敛肺气
避免冷饮,温水或梨水、蜂蜜水更适合秋季养生



"春捂秋冻"要适度
初秋温差大,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多层易穿脱)
孩子活动时不宜过早添加厚衣,以微微发凉不出汗为度
运动时间调整
避开早晚寒凉时段,选择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进行户外活动
推荐慢跑、爬山等温和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防燥保湿关键点
室内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保持50%-60%湿度
洗澡后及时涂抹儿童润肤霜,预防皮肤干痒
睡眠作息调整
顺应"早卧早起"原则,建议晚上8:30前入睡
学龄儿童保证9-10小时睡眠,幼儿需10-12小时


初秋易发过敏性疾病,若孩子出现反复咳嗽、鼻痒等症状,建议:
勤换床单被套防尘螨
晨起用温水清洗鼻腔
适量饮用罗汉果陈皮水润喉
通过饮食与生活方式的适度调整,帮助孩子适应秋令收敛之气,为冬季健康打下基础。
儿科(儿童保健)咨询电话:
北院区 7991607
南院区 7991612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