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不一样的“游乐园”!
是儿童康复科多感官教室!
儿童多感官刺激训练
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界里,自闭症儿童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温暖与力量。今天,我们分享一个来自儿童康复中心的真实案例——辰辰(化名)的干预历程。在专业康复团队的悉心引导和家人的温暖陪伴下,辰辰在社交互动、行为规范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步,这些积极的改变如同黑夜中的星光,不仅照亮了辰辰的成长之路,更让整个家庭重新拥抱希望!

初识辰辰:被孤独困住的
“小小星球”

今年6岁的辰辰,就像一颗独自漂浮在宇宙中的“小星球”,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很少对他人的呼唤做出回应,与人目光对视短暂且稀少;语言仅能蹦出零星词汇,难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日常生活规律稍有改变就会情绪崩溃。兴趣狭窄,反复专注于旋转物品等刻板行为。辰辰的父母在发现他的这些行为后,带着他辗转多家医院,最终确诊为孤独症。
辰辰的父母非常焦虑,他们担心辰辰的未来,担心他无法融入社会,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生活。但同时,他们更希望能通过康复训练,让辰辰走出孤独的世界,学会与人交流,学会自理生活。于是,他们带着辰辰走进了日照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

寻找沟通的密码:初诊评估纪实

刚来到康复中心时,辰辰几乎不与他人交流,也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常常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康复治疗师为他进行了初诊评估:
1. 社交沟通能力评估:社交反应量表(SRS)测评显示,社交能力显著低于同龄儿童,主动社交行为几乎为零。
2. 感觉处理能力评估:感觉统合评定发现,辰辰对触觉刺激反应过度,抗拒被触碰;听觉上,对某些高频声音表现出惊恐反应,而对部分正常交流声音却充耳不闻。
3. 认知能力评估:通过儿童认知发展评估工具检测,其认知水平相当于2 - 3岁儿童。

希望的曙光:系统性训练助力辰辰突破自我

儿童康复科团队为辰辰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涵盖了视觉训练、听觉训练、触觉训练、嗅觉与味觉训练、本体觉训练等多个方面。
视觉训练:使用视觉追踪教具,如带灯光轨迹的玩具球,引导辰辰进行视觉跟踪;开展色彩认知活动,利用彩色积木让她进行分类和配对。每次训练10分钟,每周5次。
听觉训练:播放多样化的声音素材,包括儿歌、故事、自然界声音等,通过调节音量大小和播放距离,锻炼他的听觉注意和辨别能力。每次训练10分钟,每周5次。
触觉训练:准备不同质地的材料,如毛绒布、塑料颗粒、光滑木板等,让辰辰触摸感受并描述,还安排了玩水、玩沙等活动,增强触觉体验。每次训练10分钟,每周5次。
嗅觉与味觉训练:让辰辰闻不同气味的物品,如香水、水果、香料等,并品尝酸甜苦辣咸的食物,鼓励他表达感受。每次训练5分钟,每周3次。
本体觉训练:安排攀爬架、平衡步道、跳圈等活动,增强他对身体位置和运动的感知。每次训练15分钟,每周5次。
训练周期为6个月,每2个月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估。

多感官刺激训练

坚持的力量:星星开始发光

• 第一个月:辰辰对训练环境和内容十分抗拒,常哭闹、逃避。康复治疗师通过耐心引导和少量多次训练,逐渐帮助他适应。
• 第二至三个月:辰辰开始主动参与部分训练活动,目光对视时间有所延长,对熟悉声音的反应更积极。
• 第四至六个月:社交互动有明显进步,会主动拉着老师参与训练,语言表达也有所丰富,能说出简单句子来表达需求。
如今,经过一年多的多感官刺激训练,辰辰在自闭症相关核心症状的改善上效果显著。多感官训练为他提供了丰富感觉刺激,有效促进大脑功能发展和整合,改善了社交、感觉处理及认知能力。后续将结合其他康复手段,持续提升辰辰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为什么特殊儿童需要进行
多感官刺激训练?
通过观察发现,特殊儿童大多数是通过一种非常规的方式来处理感觉信息,他们不能整合多个感官信息来更好地对外界做出反应。
【举例说明】很多家长面对孩子不能正常入学、自理能力太差、对父母依赖性非常强等问题非常苦恼。比如孩子的母亲在跟他说话,他却表现出没有听到、然后去做其他的事情,或者不愿意让别人触摸他,又或者对外界的声音过于敏感等等,这些都是感官功能出现了问题。
哪些儿童需要多感官刺激训练呢?
▲▲各类型脑瘫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俗称自闭症)
▲▲弱视、协调性欠佳、易出现相似概念混淆的智力障碍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差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反应迟钝、注意力短暂、缺乏学习动机、兴趣狭窄、情绪不稳定等

若想了解孩子是否适合进行多感官刺激训练,可以电话咨询日照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
咨询电话:0633—7931225

日照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用专业与爱心,陪伴每个孩子走过这段奇妙的成长之旅。如果您的孩子也正在经历此类问题的困扰,不妨来做个评估,让我们共同见证TA的蜕变!
科室地址:7号康复楼4楼儿童康复科

- 上一篇:害怕?就不是咱山东人的性格!
- 下一篇:关键时刻,他为何坚定地选择这位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