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偷走的味道,她帮大姨找回来了!
当疾病夺走自主进食能力,吃饭这件最平常的小事,对吞咽障碍患者来说,却成为了一个需要重新学习的生活技能。刘阿姨就是其中一位——
因高血压导致基底节区脑出血,刘阿姨的口腔期和咽期吞咽协调性丧失,安全吞咽反射减弱,导致经口进食完全受限,无法正常吃饭。每次看到家人围坐餐桌,她的眼神里总是写满渴望。吞咽言语治疗科的康复治疗师孙蕾了解到刘阿姨的情况后,为她制定了个性化吞咽障碍康复训练方案,帮助刘阿姨摘掉鼻饲管,重新尝到了食物的滋味。
“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吞咽困难患者只能靠鼻饲管维持营养摄入,但其实通过科学训练,很多人是可以恢复口腔进食的。”在详细评估刘阿姨的情况后,孙蕾和团队为她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训练的第一步,是唤醒“沉睡”的口腔肌肉。孙蕾用专业的手法为刘阿姨进行口腔按摩,就像为一台“生锈的机器”细心上油,一点点松动僵硬的肌肉。起初,刘阿姨连简单的唇部闭合都难以完成,但她咬牙坚持,每天重复着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动作。
随后是吞咽动作的模拟训练。孙蕾帮助刘阿姨练习空吞咽、冰刺激等技巧,并通过电刺激的神经修复和肌肉锻炼双重作用,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帮助她重新建立吞咽反射。

“有时候一个动作要重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刘阿姨回忆道,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但小孙总是鼓励我说“阿姨,我们再试一次。”就是在她和家人的鼓励支持下,我才能一天天的坚持下来。
除了肌肉训练,孙蕾还细心地帮助刘阿姨不断调整进食姿势——低头吞咽、侧头吞咽……这些细微的改变,有效减少了呛咳的风险。为了确保安全,孙蕾实时观察刘阿姨的吞咽过程,精准调整治疗方案。
终于,努力得到了回报。在一次吞咽功能评估中,刘阿姨顺利通过测试,可以拔除鼻饲管, 重新经口进食!当第一口温热的米粥滑过喉咙,刘阿姨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康复带来的喜悦与感动。如今,刘阿姨已经能够进行缓慢的自主进食,终于找回了“生活的滋味”。
康复,是技术与温情的结合

“吞咽康复不仅是肌肉的训练,更是信心的重建。”孙蕾说,“看到患者重新享受美食,回归正常生活,我很有成就感。”

▼
什么是 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障碍是指食物经口腔、咽部、食管到达胃的过程中出现障碍的一种表现。吞咽障碍可由衰老退化、中风后、颈部肿瘤放疗后、头颈部手术后等多种病因所致。吞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很常见,急性期有29% ~ 64%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吞咽障碍需要系统综合康复治疗,改善健康状况。
▼
吞咽功能障碍
可能会引起的并发症
吞咽功能障碍可引起肺炎、营养不良、误吸等并发症,它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吞咽障碍不仅给患者带来进食困难和营养不良,给康复带来负面的影响,还可能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患者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
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如果不及时治疗,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可导致病人终身不能正常饮食,只能靠鼻饲,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康复。
85%以上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及时进行综合性的功能康复训练,可促进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身心的健康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
什么是 吞咽障碍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可分为间接训练(基础训练)和直接训练(摄食训练)。不用食物,只是针对吞咽功能障碍所进行的为间接训练(基础训练);应用食物,通过调整进食的体位及食物性状,并指导应用辅助吞咽动作等改善吞咽功能的直接训练(摄食训练)。
间接训练从预防废用性功能低下、改善吞咽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动作入手,为经口腔摄取营养做必要的功能性准备。由于间接训练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因此适用于从轻度到重度的各类吞咽困难患者。间接训练一般先于直接训练进行,直接训练开始后仍可并用间接训练。常用的间接训练方法有: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训练 、颈部放松训练、低中频率电刺激方法、冷刺激训练、针灸疗法等;直接训练包括进食体位、食物入口位置、食物的性状、一口量训练等。
专家提醒

吞咽功能障碍常见于脑卒中、脑外伤等疾病后,早期介入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如果您或家人有类似困扰,请及时寻求专业康复团队的帮助。日照市康复医院吞咽言语治疗科,用专业与爱心,守护每一口幸福的味道。
咨询电话:7931153